读书笔记: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tags
书籍
date
Oct 17, 2023
slug
Book-scarcity
status
Published
summary
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织出了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
type
Post
cover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器官来“消化”这些文字,尤其是文字中的许多术语,有时还有转折词,有时还有抽象词汇。当它们都凑到一起时,即便是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思路。
计划终于制订出来了,塞德希尔感觉很满意。这是自然。就像伏尔泰很久之前说过的那样,“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看似合理,但实践起来却颇有难度。一旦你放松了警惕,稍微一点有关时间或金钱的诱惑就会让你陷得更深。后来,肖恩的债务越欠越多,而塞德希尔应承下来的工作也越积越多。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塞德希尔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肖恩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单。
人们开始迷上菜谱和当地餐厅的菜单。有些人甚至会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两份报纸上水果蔬菜的价格进行对比。有些人开始产生进入农业领域的打算:他们梦想着去开餐厅,从此开启一番新事业……他们丧失了攻克学术挑战的斗志,而对菜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看电影时,只有与食物有关的情节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food porn?
人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当然,如果你也整天忍饥挨饿的话,那么找食物必然会是第一要务。但这些人关注的方面却远远超越了自身的实际利益——开餐厅、对比食物的价格、研究菜谱,这些想法都不能缓解饥饿。而所有这些关于食物的执着,只能进一步加剧饥饿带来的痛苦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
一项研究要求儿童凭记忆,通过调整实物模型的方式,来估计硬币的大小,其中包括从1分到5角的各种硬币。在穷人家孩子的眼中,硬币“看上去”很大,他们会明显高估硬币的尺寸。价值最大的硬币,也就是两角五分和五角的硬币,其尺寸被扭曲得最为严重。
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我们对稀缺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数量都是有限的,就算是最富有的人也买不起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但我们认为,虽然稀缺是无处不在的,但对稀缺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这些都是因为带宽变窄才发生的。在稀缺所引发的后果中,有一项尤为重要——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塞德希尔和肖恩落入稀缺陷阱而无力逃脱,并非巧合。稀缺会创造出更大的陷阱。
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如果没有最后的这一点推动力,即使你的大脑中已经充满了创意,却拿不出最终的计划。 deadline matters
我们就是由此构思出这本书的。不过,阿曼达·科恩的经历还体现了稀缺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并不易被人察觉——稀缺能令人们收获更大的成效。想必所有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手头资源不足、感觉紧迫之时会取得突出的成绩。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就算我们是独自一人做事,也会出现这种行事规律。试想你正在撰写一部著作,正在写作的章节需要在几周之内完成。于是,你坐下来准备埋头苦干。刚写了几句话之后,你突然想起来还有一封邮件没回。打开收件箱之后,你又发现收到了其他几封需要回复的邮件。一眨眼的工夫,半个小时过去了,你还在回邮件。你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写作,于是又回头看了看刚才写出来的那几句平淡无奇的话。而就在你继续“写作”这一任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脑子里想着的竟是以下这些事情——午餐要不要吃比萨?最近一次检查胆固醇指标是什么时候?有没有将自己的人寿保险更新到新地址?从一个想法神游到另一个基本不搭边的想法已经耗费了多长时间了?所幸马上就到午餐时间了,于是你决定提早收工。你与许久不见的朋友共进午餐,然后又慢悠悠地品尝了一杯咖啡——反正还有几周时间可以用来完成这章内容呢。就这样,一天时间被一点一点地耗尽了,虽然你写出了一些东西,但远比所希望的要少得多。
在一项大规模的营销实验中,实验人员为一批客户邮寄了一张写有截止日期的礼券,而为另一批客户邮寄了不会过期的礼券。虽然不会过期的礼券一直都有效,但其使用率却很低。可见,如果没有时间稀缺的影响,礼券就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会被丢弃在一旁,被人渐渐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商家会设置较短的优惠劵可用期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如果说我们的理论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稀缺,而不仅限于金钱或时间稀缺,那么就应该同样适用于人工创造出来的稀缺。那么,诞生于实验室的稀缺是否也能够产生专注红利?在实验室中,我们能够去研究人们在受控条件下的行为,从而揭示出思想和行动的发生机制。这种方法与心理学领域的长期传统是一致的——心理学家们常常利用实验室来研究诸如从众、服从、策略互动、帮助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等重要的社会问题。
游戏中,蓝莓决定了玩家的财富:拥有的蓝莓越多,意味着射击的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玩家们能够获得更多点数,可以换取更大的奖励。而实验的下一步就是创建蓝莓稀缺:我们会给一些实验对象较多的蓝莓(每一轮获得6个),而给另一些实验对象较少的蓝莓(每一轮仅获得3个)。 感觉可以用在prompt上
专注红利来源于我们提出的核心原理:稀缺俘获大脑。“俘获”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稀缺可以帮助我们做成一些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做到的事情。
佯装稀缺是很难做到的。之所以会产生“专注红利”,是因为稀缺会将自身的影响强加于我们,在纷繁的琐事中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发现,稀缺的影响超越了意识控制的范畴,其发生速度以毫秒计。
我们不能通过胳肢自己来取乐,同样,也很难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用假装有个截止日期的方式来自我欺骗。空想出来的截止日期不过是一个空想而已,它永远也不会像真正的截止日期那样俘获我们的大脑。
管窥(tunneling)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故事1:管窥会造就不合格的家长
故事2:没有余闲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
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即一闪而过的食物图片会使节食者的心智“眨一下眼”。红点出现之时,他们的心思在别处,还想着刚才看到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因为太快而无法控制。其速度之快,甚至都让人反应不过来。研究题目很好地诠释了其主题——《我看到的全部,只是蛋糕》
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正如米歇尔所说的,“一旦你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了”。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有实验人员去提醒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
我们现在认为,穷人的“有效”能力的确比富人要弱一些。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了。
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满腹心事的经理人在冲着女儿发火时,似乎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长;为学费发愁的学生连简单的试题都答错了,好像是能力不足、为人懒惰的表现。但这些人既非一无所长,也非情感冷漠,而是背负着沉重的带宽负担。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当事人,而在于稀缺。
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余闲(slack)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这样一来,低效和浪费就会产生。当我们拥有很多空闲时间时,就会无所事事,然后时间就这样被耗尽了。从各项工作的间歇中挤出来的零散时间,加在一起也会有好几个小时。原本一天可以工作16个小时,但结果只做了6个小时的事情。我们常常会用一周时间去完成一项本来只需要用两天时间就能完成的事。
“诱惑负担是递减的,对于资产较少的人来说更为沉重”
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稀缺状态下,将事情做对做好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无论是忙碌之人的时间,还是贫穷之人的金钱,都必须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精打细算
余闲的概念深入到了稀缺心理的核心。拥有余闲,我们就会拥有充裕的感受。余闲不仅仅意味着低效,更是一种奢侈的心理享受。
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济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结论。
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这样看来,我们所谓的节俭根本派不上用场。我们会花好几个小时在网络上东查西找,就只是为了从一双标价为150美元的鞋子上省出50美元;但我们却不会为了从一辆价值两万美元的汽车上省出几百美元,而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做信息搜集工作。
知觉的相对性
韦伯发现,“正好能感觉到的变化”相对于背景重量的比例是恒定的。对于重量来说,这一恒定比例约为1/30——如果你举着大约1.5千克的重物,就需要至少增加大约0.05千克的重量;但如果你举着大约15千克的重物,那么则要增加大约0.5千克的重量。
简而言之,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在评估1元钱的价值时,会用上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他们并不会凭借环境去判断物品值多少钱。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研究中,穷人表现得更加“理性”。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理想,更接近于“经济人”。
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识解(Construal)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
身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我们也可以这样总结:如果经济学家的收入降低一些的话,就会更懂经济学。但本书两位
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借用(Borrowing)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
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
突如其来事件进行处理的根源。杂耍时,你从“管子”视野中只能看到即将落入手中的球,而会忽视抛在空中尚未落下的其他几个球。当那几个球“突然”降落时,对于用管窥心态看问题的杂耍玩家来说,这些球就是新的“震惊”。用旁观者的眼光看,你可能早就知道球快要落下来了
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织出了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
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做计划,需要退后一步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杂耍则会让我们始终处于当下——将关注点集中在就要落下的球上,使我们很难顾全大局。
现有的余闲不足以应对大的突发事件,那他就会重新回到稀缺心态之中。只要回到这种心态,最先被牺牲的就是存款
所有这些严酷的事实说明:我们要深化对稀缺的认识。稀缺并不仅仅是资源和寻常欲望之间的鸿沟
阶段性的稀缺会引发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最终会将我们拖回稀缺陷阱之中。在稀缺陷阱之中,如果某个资源充裕的阶段不时地被稀缺所打断,那么其很快就会演变成一种永恒的稀缺。
这种稀缺陷阱,与我们之前所讨论的所有稀缺陷阱都有所不同:这里没有借用,也没有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建立缓冲机制的问题。笑话讲得不好笑,无法倾听对方讲话等问题,源自此人太想被其他人喜欢而做得过犹不及,源自太过专注于自身的稀缺。
孤独者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更擅长,这正是他们得到的专注红利。而当利害关系增大时,他们就无法灵活地运用这方面的技能。我们可以认为,孤独者发挥失常了。请回忆一下,你以前是否也曾经历过语塞或言语笨拙的情况?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就很可能依然会记得在某些社交场合中,你特别希望一切进展得很顺利,但却在那一刻表现得十分笨拙。
发挥失常,并不是孤独者的专属。体育场上,这一现象比比皆是。篮球比赛中,罚球十分简单——篮球运动员与篮筐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不仅能自己掌握速度和节奏,还不会受到其他人的盯防。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与关注度或称“觉醒”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呈现为倒转的U型弧线——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
图6—1表现与关注度的关系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
不同形式的稀缺拥有共同的元素,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不同的稀缺类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一位家境富裕的专业人士非常忙碌,他之所以会陷入这种境况,是因为他接手了许多工作。如果他少做一些,就不会那么忙了。事实上,他可以选择拥有更少的稀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所拥有的稀缺是可以自由裁定的。
但人们无法逃开贫穷去休假。穷人们无法选择不去过贫穷的生活。决定破罐破摔、肥胖到底的节食者和决定放弃雄心壮志的忙碌人士,根本不能与穷人所遭遇的困境相提并论。
自由裁定能力的缺乏会导致一种极端形式的稀缺。
若想让药物发挥作用,患者必须按时服药,但糖尿病患者仅会在50%~75%的时间服药,这严重地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许多人都会不遵医嘱,但尤以穷人最甚。虽然每个收入阶层的人们都有可能会忘记吃药,但穷人不服药的频率最高。艾滋病、糖尿病、肺结核等一项又一项疾病,却重复着同样的规律。无论是地理位置、医药种类还是副作用,只有一样东西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穷人最不能持之以恒地服药。
父母会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提高嗓门对孩子嚷嚷吗?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会表现出爱意和支持吗?父母在制定规矩的时候,是从一而终,还是会随意地、武断地变更要求?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们能否作出积极的回应?父母与孩子是频繁地互动,还是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就不管了?家长们是否会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更无法从一而终,而且情感上也会更加疏离,因此也就显得没那么富有爱心。
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显示,无能与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反过来也一样讲得通。贫困,也就是稀缺心态,是导致无能的原因。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若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需要许多方面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自由。而自由的大脑,对于穷人来说,仿佛是无法企及的奢侈品。
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
若想让限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就必须令其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月份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改变限制的结构。
为了让激励机制发生作用,人们必须在“管子”视野中看到它的存在。而大多数激励机制都有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危险,这就等于是无形而无效的。可见,我们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精心的设计。
施格尔从ADOPEM处得到了一套标准的财务知识培训教程,是世界各地针对小微企业主所进行的一般培训内容。她看到这套教程后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天呐!太乏味了!(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需要几周之久,而课程的主要内容还主要偏重于传统的会计技能,主要是教授学员们如何对现金收入和费用支出进行记账,如何进行存货管理、什么是应收账和应付账以及计算利润和投资方法等。在没有带宽限制的世界中,上述所有知识都是值得学习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施格尔认为,她可以给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她请来当地最优秀的一群创业人士,对他们的理财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些创业人士并没有学过复杂的会计方法,而他们与那些未能成功创业人士之间的区别就是,他们做到了一件事情:遵从经验法则。举例来说,几位小老板会将现金收入放入店中的一部收银机里,还会给自己发放固定数额的薪金。这样,他们就能避免把家里的钱和生意上的钱混在一起,从而搞清楚家里究竟花了多少钱,生意上究竟赚了多少钱。(有些女老板会将一沓钞票放在胸罩左边的罩杯里,另一沓钞票放在右边罩杯里。)虽然这种办法称不上复式记账法,但却十分简单而有效。这种方法既节约了带宽,又保留了记账的绝大部分好处。施格尔对这些经验法则进行了整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财务教育”课程。她的这套课程时长很短,内容很容易理解。
就算是那些深谋远虑的人,也常常会低估余闲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因为时间的变化,人们晚上会出现失眠问题。在失眠的夜晚,人们每个小时花在网上闲逛的时间就会多出20%。而这只是一个晚上,长期睡眠不足所累积的效应会变得更加严重。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生产力最终会一落千丈。
对于事务繁忙的职场人士来说,定期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要比办张会员卡难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显而易见:办会员卡会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远远不及锻炼腹肌或在椭圆机上踏步半小时的痛苦。但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办会员卡,只是一次性选择;而定期去健身房,则需要一直对身材和健康保持警醒,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选择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一种需要时刻保持警醒,而另一种则是一次性的
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
一项叫作“为明天储蓄更多金钱”的计划,就了解到了人们愿意为资源相对充裕的未来许下承诺的愿望。通过这项计划,那些认为自己目前没有能力进行储蓄的人们,会同意在未来某一天涨工资时,提高他们的储蓄扣除额度。也就是说,他们当下并不需要做出任何新的牺牲,而只有在今后那个模糊而遥远的未来,才会被从工资卡里扣钱。
该计划的明智之处就在于,恰当地利用了人们所期待事物(涨工资)与其所希望事物(增加储蓄额度)之间的关系。这一计划自动地将二者联结为了一体。
犹太人的安息日,是应对稀缺权衡的一种独具智慧的干预手段。安息日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人们在安息日不工作,不发邮件,不写字,不做饭,甚至不能开车。这一天,是宁静而安详的,是供人们来恢复活力的。
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
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我们在为人父母、学习、强迫自己去健身、思考自身的人际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
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

© JediXL 2021 - 2024